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医疗保障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行“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推动形成全国自上而下医保信息数据交换的“通用语言”,实现全国医保信息互通互联、数据互认,为开展医保大数据分析提供可能,为医保筹资、待遇保障、支付制度、药品耗材招标采购、基金监管等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 截止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发布了15项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建立了编码标准数据库和动态维护平台。先后公布4项主要标准数据库信息。其中,疾病诊断代码约3.3万条,手术操作代码约1.3万条,医疗服务项目代码11190条,医保药品代码9.3万余条,医用耗材代码3.6万余条,实际规格型号超过1000万个。 各地积极推进医保编码贯标应用,医保药品编码标准已在天津、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广东等7省份落地应用;医保医用耗材编码标准已在天津、江苏、安徽、广东等4个省份落地应用;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标准已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9省份落地应用;医疗服务项目编码标准已在天津、上海、安徽、广东等4省份落地应用;医保系统单位及人员编码标准已应用于全国医保信息平台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并在河北、甘肃等地用于人事管理;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编码标准已有江苏无锡、安徽滁州2地落地应用;医保结算清单已在天津市61家医疗机构应用,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6省也已应用于DRG或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
|